历史悠久、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,如
牙雕、
玉雕、木雕、石雕、
泥雕、
面塑、
竹刻、骨刻、刻砚等,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。牙雕、玉雕等工艺由于材料昂贵,做工又十分的精细,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,因此被人们称为“
特种工艺”,解放前,它仅是剥削阶级手中的
玩物。木雕、石雕、泥雕、
面塑等工艺,则大都流传在民间,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
所谓的技法,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。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。确切地说,就是由外向内,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,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。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,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“脱壳而出”的惊喜,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,有些偶然的效果,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。因此,在
木雕艺术创作中,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,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。
刀法好比书法、绘画中的
笔触,它能起到加强、丰富作品
艺术效果的作用。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。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,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,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,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。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,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。那种木纹与雕痕、光滑与粗糙、凹面与凸面、用
圆刀排列,
平刀切削……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,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。
总之,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,也是形象地揭示
艺术内容的手段。运刀的转折、顿挫、凹凸、起伏,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,体现丰富的雕琢美。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,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,而是描画做作,再加胆子小怕刻坏,结果刀法死板匠气,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。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,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。
微雕施工面积极小,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
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,且刻作时,要屏息静气,神思集中,一丝不苟.
曲阳石雕
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,曲阳城南山石质纯净、坚韧润滑、品位绝奇,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。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,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,菩萨观音、力士天女、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。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、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,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,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,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。据了解,曲阳县大大小小的石雕厂有2300多家,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创产值数亿元。
关于石雕艺术的起源,曲阳当地有个很盛行的传说:春秋战国时期,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隐居黄山,把《雕刻天书》传给了两位曲阳弟子,从此曲阳人便学会了雕刻。
曲阳石雕迄今为止已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历程,曲阳雕刻艺人辈出,雕刻艺术不断创造中国乃至世界辉煌。元代雕刻艺人杨琼雕刻的“一狮一鼎”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“绝艺”。清末曲阳雕刻艺人的作品“仙鹤”“干支梅”在巴拿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,自此有了“天下咸称曲阳石雕”之说。新中国成立后,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天安门修复和人民英雄纪念碑、人民大会堂、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工程的兴建,曲阳雕刻驰名国内外。